如何測試安全光柵的分辨率?
作者 : 戈瑞電子
更新時間 :2025-09-27
瀏覽次數 : 0
安全光柵分辨率測試需以 “驗證最小不透明物體可靠觸發防護” 為核心,遵循 IEC 61496 標準,確保貼合實際工況,具體流程如下:
一、測試前準備
工具準備:需高精度標準測試塊(材質為不透明 ABS 或金屬,尺寸含光柵標稱分辨率及小 1mm 規格,邊緣平整、公差 ±0.1mm),搭配卷尺、水平儀及記錄本。
環境與設備校準:清除強光、粉塵等紅外干擾源,溫度控制在 0-50℃(安全光柵常規工作范圍);按實際方式固定光柵,通電自檢后確認處于防護模式,光束對齊無偏差(依對齊燈判斷)。
二、核心測試步驟
基礎距離測試(默認 1 米,可按需調整):手持標稱尺寸測試塊,在相鄰光束正中間(最易漏檢處),以≤0.5m/s 速度垂直穿防護區,重復 3 次,需每次觸發報警;再用小 1mm 測試塊測試,未觸發則符合要求。
全區域覆蓋測試:沿光柵高度 / 寬度選 5 個點(頂部、中部、底部及左右邊緣),每個點重復上述操作,確保無盲區。
最大距離驗證:按光柵標稱最大檢測距離擺放設備,重復前兩步,確認光束發散后仍能可靠觸發。
三、注意事項與判定
禁用透光物體測試,避免誤判;移動速度不超 1m/s(模擬實際工況)。達標標準為:標稱尺寸塊全觸發,小尺寸塊不觸發;任一環節漏觸發則需排查安裝或設備故障。
一、測試前準備
工具準備:需高精度標準測試塊(材質為不透明 ABS 或金屬,尺寸含光柵標稱分辨率及小 1mm 規格,邊緣平整、公差 ±0.1mm),搭配卷尺、水平儀及記錄本。
環境與設備校準:清除強光、粉塵等紅外干擾源,溫度控制在 0-50℃(安全光柵常規工作范圍);按實際方式固定光柵,通電自檢后確認處于防護模式,光束對齊無偏差(依對齊燈判斷)。
二、核心測試步驟
基礎距離測試(默認 1 米,可按需調整):手持標稱尺寸測試塊,在相鄰光束正中間(最易漏檢處),以≤0.5m/s 速度垂直穿防護區,重復 3 次,需每次觸發報警;再用小 1mm 測試塊測試,未觸發則符合要求。
全區域覆蓋測試:沿光柵高度 / 寬度選 5 個點(頂部、中部、底部及左右邊緣),每個點重復上述操作,確保無盲區。
最大距離驗證:按光柵標稱最大檢測距離擺放設備,重復前兩步,確認光束發散后仍能可靠觸發。
三、注意事項與判定
禁用透光物體測試,避免誤判;移動速度不超 1m/s(模擬實際工況)。達標標準為:標稱尺寸塊全觸發,小尺寸塊不觸發;任一環節漏觸發則需排查安裝或設備故障。